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38章 大战前的初试身手
第(1/3)页
“闯王!还有三天就能到一片石了!”
正在营帐里召集帐下将领开会的李自成,听到了手下人的汇报.
看着铺在桌子上的简陋地图,闯王指着山海关说道:
“这是天下第一雄关,我们若是直接攻打这里,很难一鼓而下。
我们要在这里,先打下一个关口。”
所有的将领们都看着,走到帐中的地图前,分析了着当前双方的形势。
闯王虽然不是那些成名已久的百战名将,但是这么多年以来的实战经验。
对战场的感知已经有了一种天然的反应。
通过向导的口,也知道一片石的特殊地形,打了大大小小这么多战斗的他。
也是一眼能够看出乃是易守难攻,最适合阻击他们的地方。
若是说在自己大军真正攻到山海关前决一死战时,能够有地方成为拦住他们的第一道关卡的话,那么一定就是一片石了。
事实上早在集结大军向着山海关进发之前,李自成就已经收到了有关于山海关的情报。
五万精兵,特殊的训练方法,兵马大元帅。
几乎每一封情报上所提到的事情,都围绕着一个名字所展开。
元峥!
李自成缓缓念叨着这个名字。
自从元峥的出现,实在是带来了太多的让人意外。
无论是从京城之中救走崇祯,再到山海关内夺权吴三桂,每一桩他干过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传奇。
现在他要带着他的五万大军,与自己在战场上相遇了。
他倒是想要看看,兵力的差距之下,这元峥究竟还能不能够像传闻一样,继续创造出奇迹!
真是期待这样一个对手啊!
李自成指着地图上的一片石说道:“权将军你带人做前锋,先去!
我带着大军在后面跟上,京城比这山海关如何?
不是一样被我们打下来了吗?”
这句话,立刻给了手下将士们极大的信心。
四月一十九,携二十万起义军的李自成率军抵达一片石,遭遇到了元峥所率领的五万山海关精兵狙击。
这一次元峥把新招降的八千士兵,留在山海关守城!
自己率领着训练有素的五万大军早早来到城外。
在元峥预设战场的一片石位置,元峥正面摆出了二万士兵。
另外还有三万士兵,被元峥安排在两边的崇山峻岭当中。
这三万士兵,没有信号不得出战!
这信号元峥设定为九声号炮,这是为了跟普通的三声号炮作出区别。
在一片开阔的平原之上,两方军队以最凶猛的姿态狠狠碰撞在了一起。
这一天在一片石这块战场上,元峥见识到了闯王精锐的战斗力。
元峥手下的这些士兵们,已经经过了元峥近一个月的训练,身体素质和作战技能跟以前相比,早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算是这样的一支通过现代化方法训练的队伍。
跟闯王的前锋对战的时候。
也没有取得一边倒的优势!
元峥作为地主,他率领的队伍早早就到达战场,做好了准备。
闯王的前锋由刘宗敏做先锋,率领的也是五万队伍。
双方在战场上遇到,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刘宗敏见到元峥,想起了他那一箭之威,在京城里面,为此他可是受到了不少兄弟的讥笑。
那些人都是跟他一样,都是一直跟着闯王的元老兄弟。
对这些人,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但是这些人的每一次取笑,刘宗敏都把这个仇记下来。
记到元峥帐上来了。
如果终于在战场上看见,刘宗敏也发现了元峥身边的三个美女。
这样的美女,也对他的胃口,虽然自己这些日子里,天天跟陈圆圆颠鸾倒凤,但是并不影响他继续发现新的资源。
双方都对对面的军队非常非常的不满意。
一个对眼!
都没有说话,两边都在擂鼓,直接催动着士兵们上前进攻。
今天元峥是元帅了,不能够立刻率领队伍冲锋陷阵。
他要在中军压阵,掌管全局。
已经进入战场的二万士兵,缓缓向着对面的闯王士兵过去。
受过严格训练的士兵,排队前进。
没有一个人喧哗,队伍还跟在操场上训练一样,横成排,竖成行!
每个士兵手里除了武器外,头顶上都还有一个大大的帽子。
这个帽子,就是元峥到了这个时代做的第一个改变了。
它是由铁水铸造的,重量足足有七斤半。
半径足足有一尺。
这是元峥给士兵们用来防箭的,它不只是一层简陋的铁皮,铁皮做表,木头做里子。
做好这个帽子后,元峥用大队伍试验过:面对敌人抛射的弓箭,这些铁帽子有百分之百的防御力。
就是面对敌人的直射,只要三人一小组,五小组一个班配合得好。
也能够完全保护所有士兵。
现在山海关的这些士兵们,就这样头顶着铁帽子,向对面的闯王队伍走过去。
这些战士踏着整齐的步伐,顶头如雨的箭矢向前面走去。
队伍整齐,鼓点轻缓,仿佛头顶上落下来的不是箭雨,是真正的雨点一样。
弓箭手是古时候第二值钱的技术兵种。
第一值钱的是骑兵,这个相当于现代的坦克兵。
弓箭手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得出来的。
这需要至少十个月的艰苦训练,然后一个射手,一次最多也只能够射出十来枝箭,就已经力尽了。
这也是为什么秦朝的弩兵能够横扫六国的原因。
用弩可以节省下来士兵许多的体力,更重要的是,对士兵们的身体素质要求也降下来了。
只是端着弩瞄准,跟用尽全力拉开弓后,还要小心翼翼地瞄准,那一种用的力气更多,自然不用说的。
只是造弩的工艺水平,比造弓的要求高上不知道多少倍。
秦朝之时,诸子百家各行其道,这制造数墨家最强,他们那个时候就用上了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
才使得秦朝的弩能够大量的、标准化的生产。
也使得秦弩横扫六国。
而这种方法,在后世的儒家治国时候,是严厉禁止的:对手的方法,再好我们也不会用,不但不用,还要断了它的根。
现在刘宗敏手里就有这么一支万人的弓箭手队伍。
这只队伍这个时候就站在整个队伍的最前面。
不停地向着远处的山海关士兵们射击。
这支弓手队伍,是闯王从明朝的降兵当中,好不容易组织起来。
他们这支流民军队里面,将领们个个都会射箭,很多还技艺精湛。
但是普通士兵当中,会射箭的就没有几个人了。
大家原本都是普通农民,有几个会舞刀弄枪的,全都是在战场上自己学会的。
至于弓箭这种高档技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学习。
这支万人弓手,是闯王进了京城后,收编到最得意的队伍。
特意把一支队伍派给了刘宗敏,就是想要让他能够一鼓作气把前面拦路的山海关士兵射杀。
刘宗敏也是这样想的!
因此他见到元峥派出来的步兵时候,第一时间就用上了自己最强兵种。
弓手能够在半柱香的时间里,射出十枝箭。
那些步兵们在这段时间里面,只能够眼睁睁看着弓手射击。
硬顶着箭雨冲锋!
不是精锐士兵,在这样的打击下,会立刻崩溃的。
刘宗敏已经准备好了,让自己的弓手打击一波。
再让自己的步兵冲锋一波。
最后看到对方溃败,抢着入城的时候,派出骑兵冲杀。
如果山海关上的士兵不开城门,那么城外的所有士兵,都会变成自己的俘虏。
如果山海关上的士兵打开城门,那么自己的骑兵就会长驱直入。
直接抢关!
刘宗敏跟着闯王专业选择二十年,虽然没有进过专业的军事院校深造。
对于排兵布阵,攻城掠地却是从实战中一点一点地学回来的。
前面无数次的失败,才有了前面义军摧枯拉朽般地,仅用一年时间,就从几个人打到京城去了。
今天刘宗敏呆呆地看着自己的杀手锏,竟然没有起到效果。
对手头顶上大帽子,竟然挡住了所有的箭矢,大多的箭都被弹开了。
只有少数几根立在那些士兵头上,滑稽得很。
刘宗敏这个时候,来不及笑!
作为一员合格的大将,同时也闯王手下第一大将。
对于这种突**况,他虽然没有准备,但还是立刻做出了正确的应对。
弓手是远程射手,他们受到的训练就很偏科,只是射箭。
连刀枪都没有配给,不是这些士兵不会用刀枪。
实在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给这些士兵配备双武器!
有给这一万弓手配上刀枪的钱,再多武装一万士兵不好吗?
这个时代的士兵,除了极少数的精锐,其余的士兵都是临时抓来凑数的。
这才有三百骑兵踹连营,八百骑兵夜战十万的传说。
刘宗敏见到弓手不能够给对面的敌人造成伤害。
不得不在这些弓手们才射出五枝箭的时候,发下命令,让他们退下去。
一队队的弓手,有序地从步兵们特别留下的队列空隙中退到中场去休息。
这些弓手撤退后!
露出来的就是呆在原地的步兵。
这样上万士兵,在强敌迫近的情况,进行阵势转换,
丝毫不乱!
由此可见,刘宗敏手下的士兵,远远比一般士兵有纪律得多。
这些步兵,已经不再是最初那些什么都不会的流民了。
他们都是从流民开始,在一次又一次充当炮灰的战斗中,活下来的人。
这些人虽然没有经过操场上的训练,却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实战当中接受了最残酷的训练。
他们不但要有运气,更要有临机应变的能力和强大的实力。
才能够从一次又一次人战场上回得来。
这些人都是真正的战士!
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才知道:在战场上需要一切行动听指挥。
无论上面的命令是什么,他们这些普通士兵只管立刻照做就是了。
这个时候所有的士兵,不需要有思想,不需要有灵魂。
所有士兵就要像虫子一样,只听从虫后的命令就好。
只有这样做,活下来的可能性才是最高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