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7章 元峥只会一种赚钱方式
第(1/3)页
元峥的问题,有些难!
整个指挥部里面的这些人都不知道。
右右问道:“路鸿羽不是在在川内有两个县了吗?”
元峥摇了摇头:“当初我只是认为,南京守不住,这才准备在大后方建立一个基地的。
现在看来,倭寇也没有想像的那么强,我们也不是传说中的老弱。
因此我们要改变一下安排,川内的基地继续搞,另外前线再搞一个。”
邵宏诉指着地图上画了一条线:“这条线,是经过研究后修建过工事的。”
元峥一看这不就是吴福线吗?
邵宏诉继续说道:“如果我们能够把倭寇赶出这条线,然后重新筑牢它。
从这后面到南京这一片,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根据地。”
元峥看着这条线,有些心动。
罗斯冷冷地说道:“想要把这一片当做根据地,先名正言顺。
从政府那里要到江浙的行政权,再要到驻军权。
否则就算是打下来,不是新四师的。”
元峥明白了,他指着江北的那些地区问道:“这些地方,现在也被倭寇占领了,我们去这些地方怎么样?”
邵宏诉有些为难:“我们只有不到四万五的人马,一时半会占领太大的地盘也顶不住倭寇的进攻。”
就算是最近连续打掉了倭寇两个师团,这个新晋的副师长,还是没有漂。
这一点元峥很看好!
新四师考虑的问题,现在也是武汉行营正在跟倭寇谈判的问题。
僵持了一个月的谈判,倭寇突然让步。
率先撤出了包围南京的第一道防线,常凯申终于得到了第一回外交上的胜利。
接下来要谈的就是双方全面停战的问题。
倭寇只有一个要求:撤掉新四师的建制。
它们认为新四师给倭寇造成了严重伤害,有新四师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两国之间的感情。
这样的消息,元峥是不知道的。
不过新四师统一了内部思想后,已经制定了自已的策略:不跟国军抢地盘。
只找倭寇要!
元峥发电报到武汉行营,要求自已担任苏南、苏北省委主席和警备司令。
三月十号,新四师浩浩荡荡地沿长江顺流而下,直赴镇江。
同时也在各大报纸上面发表了新四师宣言。
公开宣扬:新四师要重建吴福国防御线和锡澄线国防御线。
这个时候的倭寇从南京撤出的几个师团还在镇江、常州、苏州休整呢。
驻扎在镇江的是倭寇第三师团第六十八联队。
这个师团的第六联队,已经在青龙山下被新四旅给全歼了。
这一次新四旅刚刚离开燕子矶码头的时候,立刻就有人通知了倭寇华中方面派谴军。
收到消息的倭寇华中方面派谴军,一面通知倭寇六十八联队紧急退出镇江,不跟新四旅发生冲突。
一面紧急向武汉行营提起严重抗议:抗议国军不讲武德。
竟然一面谈判,一面进攻。
常凯申从来没有想到过:新四旅竟然这么高调地在报纸上宣告:他们要收复两条国防线。
这两条原本被寄予了重望的国防线,一度被夷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
常凯申也对此抱有重望,结果在战斗真正发生的时候才发现:这条花费重金砌成的国家防线,有些碉堡。
确实碉堡:原本应该是钢筋混凝土的,在倭寇的炮弹轰炸下,竟然是竹片混凝土。
被倭寇的炮弹一炸就塌,不但没有起到碉堡保护自已人的作用,反而是把自已人全压在碉堡里面了。
并且所有碉堡在使用的时候才发现,射击孔开得太大,对射手的防御性能太差。
偏偏倭寇的优秀射手又多,让国军士兵平添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
并且这条线依托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的特点来防御倭寇的坦克和重火力的。
没有想到的是,坦克和重火力这两样,倭寇确实无法迅速开动。
但是倭寇的炮艇却能够在水面上如鱼得水,让国军的整个国防线,名不符实。
坚持不到两天就被迫继续后撤。
不管怎么说,新四师现在愿意主动收复这两条国防线,常凯申都是高兴的。
他立刻同意了新四师的请求:任命元峥为苏南、苏北省委主席,同时兼任两省警备司令。
三月十一日,新四师兵不血刃进入镇江。
这一天,新四师的师部来了一队友邦观察员。
他们带来一个消息:倭寇想与新四师达成一项协议。
元峥表示:在倭寇没有退出划定的国防线之前,不会跟倭寇有任何协议的。
新四师在镇江停了下来,第二天元峥派出去大量的侦察小队。
从骑兵侦察小队到炮艇小队。
并且还特别请了南京卫戍区派出侦察机侦察整个镇江周围的倭寇情况。
天空中倭寇的侦察机又来了。
新四师想要知道倭寇的情况,倭寇同样也想要知道新四师的情况。
倭寇内部现在争执得厉害,一种认为既然无法攻入南京,就应该放弃进攻华中。
继续沿着以前制定的蚕食政策,从东北逐渐进攻蚕食。
攻下一处就把这一处牢牢控制住。
毕竟现在倭寇数量是一个硬伤,它们自已也清楚,根本无法完全占领这个东方大国。
这一次它们已经在整个苏南抢掠了许多财富,不如就此把苏南交给新四师。
避免倭寇再次受到重创!
等到国内经济好转,或者新四师内部出现变动,这才再次进攻。
这个计划最终得到了倭寇国内大本营的支持。
倭寇跟国军进行了非常快速的谈判:
三月十五日,倭寇宣布完成战略计划,决定撤军到吴福线东。
整个吴福线东到上海为非军事区,由友邦共管。
三月二十日,新四师进驻苏州。
时隔三个月再回苏州,整个城里面萧条许多。
元峥的师部刚刚驻扎下来,就有士兵通报:“有人要见师长。”
元峥看见来人的时候,都有些认不出来了,这才短短三个月,那个原本白净脸庞的指导员。
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黑瘦汉子。
脸上也多了一条两寸长的疤痕。
见到元峥意外的眼神,指导员笑着说道:“我们又见面了。
这次我来是感谢你,以前留给我们的武器。
这几个月来依靠着这些武器,我们的人马不断壮大。
现在已经有四千多人了。”
元峥有些明白他的心思,问道:“这次来,是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吗?”
指导员没有犹豫,直接说道:“我们想要在苏南有一块根据地。
倭寇一日没有被赶出国,我们一日不放弃反抗。”
元峥说道:“你们准备怎么建设根据地?按照你们的方法来,还是按照我们的方法来?”
指导员有些诧异了:“这有什么区别吗?”
元峥笑着解释道:“虽然我现在管理苏南,但还是在武汉行营管理之下。
如果按照你们的方法来管理地方,很多事情就不好做了。
不如这样,你们在苏南挑选几个隐蔽一些的地方,作为根据地。
活动经费一起想办法,武器也可以由我们提供。”
指导员再次确认:“不能够给我们一个县让我们自已管理吗?”
元峥说道:“这个不能够!”
指导员表示需要回去商量一下。
元峥把师部驻扎在苏州,立刻开始着手建设。
这些天他一路走来,这片最富裕的地区,经过这次倭寇入侵之后。
大量的村庄被烧成白地。
田地荒芜,白天的时候,就算是那些没有被烧毁的房屋,也很少有生火做饭的。
元峥还特意到金鸡湖畔去看过,去年的那个景观早就不见了。
整个这一片区域里面,那些田地,竟然没有一块有耕种的迹象。
只有一些桑田,能够看得出来,桑叶有被摘过的样子。
这片经过战火的土地上,百业荒废。
想要重新建设起来,要从哪里入手呢?
现在新四师,最需要的是,让躲进山里面的百姓们回来开始正常生活。
新四师现在有上万头的骡马,这些骡马元峥准备全都租借出去。
现在是三月,这个时候抓紧时间,还能够追得上春耕的尾巴。
新四师在国外订购的那些机器,陆续抵达。
小水电设备,运进川。
机械制造设备留下下部分在苏州。
苏州原本就有发电厂,船舶厂,纱厂,纺织厂。
元峥要在这里建设一个重工业城市。
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先决条件。
新四师要能够把整个苏南守下来。
元峥从来不信国与国之间签定的条约。
条约签定就是为了撕毁用的。
实力才是唯一的保证。
新四师在倭寇撤退之后,立刻开始恢复吴福国防线。
这是所有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
那些窗子一样大小的射击孔被改为只留下一块砖大小的射击孔。
所有的碉堡、工事全都重新检测一遍,凡是那些用炮弹一打就塌的,全部重建。
针对水乡特点,整个防线特别增设了上面个碉堡,专门用来封锁水道的。
这些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新四师没有动用自已的士兵,所有的人力全部花钱招聘。
一时间,各地被倭寇逼得无法生活的百姓,向着苏州蜂拥而至。
元峥一面组织本地百姓恢复生产,一面出台了政策。
对那些被倭寇举家灭门的家庭,所有的田地,家族里面还有人的。
由家族自行安排这些田地,如果家族里面没有人了。
由政府收回来出售。
新四师只有一个要求:所有田地,不得抛荒!
整个国防工程,新四师把这些临时招来修建工程的人员,仿照军队一样统一编制起来。
这一次的工程,进行得很快。
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新四师手里有钱。
元峥这些日子可是忙得很!
新四师的新兵需要训练,国防工程需要修建。
整个苏南的工业,也需要重建。
就逄是以他这种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了。
于是在罗斯的建议下,元峥把新四师的指挥树大部分都交给了邵宏诉。
由他组织训练和安排两省的防御计划。
右右的第六旅驻守苏州。
算是元峥的亲卫旅了。
元峥的主要精力现在全部放到恢复民生上面来。
农民种田,最需要就是畜力。
这个新四师有一部分。
只是这些骡马全部租出去后,缺口还是很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