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炮兵轰!步兵冲!_沙漠佣兵之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01章 炮兵轰!步兵冲!

第(3/3)页



  亲自带头冲了出去。

  新四旅的旗帜在战场上飘扬,随着骑兵的快速冲刺。

  红色的旗帜在战场上突击得非常快。

  五轮速射不到五分钟就打完了。

  炮兵连的士兵们,赶紧转移方向。

  向着冲锋过来的倭寇士兵再次开火。

  他们这支一百多人的炮兵连,现在根本没有人保护。

  连长也不知道元峥是怎么想的,这样的战场上,用炮兵支援还不够。

  竟然还要率领骑兵去冲杀那支倭寇。

  心里无论如何想,手上的动作却是飞快。

  调转炮口,马上开火。

  那些正在大步冲锋的倭寇,突然遭到猛烈的炮火打击。

  冲锋的速度一下子就慢下来了。

  元峥率领着的骑兵,只是休息了这么一会儿。

  炮兵连最后一轮炮弹刚刚炸响,他们已经冲进了倭寇战队中间。

  速度正好的骑兵,砍杀这种完全没有战壕掩护的步兵。

  完全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一千多骑兵对付一千多没有掩体的倭寇。

  只一轮冲杀,就已经杀得这些倭寇死伤超过了九成。

  新四旅的骑兵刚刚冲过去,七十二军的官兵已经冲锋上来了。

  元峥率领新四旅的两个骑兵团,瞬间就杀透了这伙倭寇的冲锋队伍。

  不再跟剩下的一百多倭寇纠缠不休,绕了一个圈子。

  向着正在被轰炸的那支倭寇队伍冲冲杀过去。

  七十二军的官兵们,接替了新四旅的工作。

  对着刚刚被骑兵团虐得找不到北的倭寇,又是一轮刺杀。

  很快阵地前面再没有一个活着的倭寇了。

  这些七十二军的士兵们,迅速打扫战场。

  他们首先就是捡起倭寇留下的机枪,掷弹筒,这些都是好东西。

  也是国军配发极少,最需要的武器。

  整个战场上都看出来了元峥率领的这支骑兵的意图。

  炮兵连长这个时候,兴奋起来命令:“延伸射击。”

  刚才他从元峥的操作中间学到了:炮兵应该给步兵指明方向。

  炮兵轰!步兵冲!双方要配合好。

  炮后轰完!步兵冲!双方的时间最好是默契。

  倭寇刚刚被炮弹轰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步兵冲上去。

  能够用最小的代价杀死最多的倭寇。

  这次他初步把战术用到实战中去了。

  不过他没有元峥那样的实力。因此向前延伸的距离要长一点。

  正好适应了骑兵冲锋的速度快的特点。

  炮兵这边的二十门火炮刚刚把冲锋过来的倭寇全队轰炸一遍。

  骑兵也把这队倭寇给杀穿了。

  七十二军见到有便宜占了。

  立刻向着前面一千米五百米处的地方冲锋。

  新四旅一直在倭寇的这支队伍里面冲杀,不让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作战小分队。

  等到七十二军冲上来的时候。

  新四旅这才退了下来。

  剩下的打扫战场,清理倭寇残余的事情,全都交给七十二军了。

  这是今天新四旅的第四场战斗。

  元峥虽然没有觉得什么。

  但是他能够看得出来,左左、右右、罗斯都脸色雪白。

  这不是她们保养得好,平常的时候,她们脸上还带些胭脂色的。

  明显的,今天这样连续不断地激烈战斗,让她们疲倦了。

  整个骑兵团的士兵们也都累了。

  按照卫戍区的命令,新四旅的任务已经完成,可以撤退。

  元峥率领士兵们退下来的时候,孙元良迎上来。

  紧紧握住元峥的手:“多谢元兄支援。一鼓作气。

  全歼我军正面之倭寇。

  相信有这一场倭寇一定会收敛不少。”

  元峥指着侧面激烈的枪炮声问道:“哪边是哪家的阵地?”

  孙元良叹了一口气:“也是在下七十二军的阵地。

  那边有倭寇炮兵阵地,它们一直压着我的队伍打。

  形势不好。”

  元峥思考了一下:“那些人跟着我,新四旅的骑兵今天已经打了四场硬仗了。

  从栖霞山阵地,打到麒麟门,再到通济再到雨花台,铁心桥。

  刚刚又冲杀了一场,他们就是铁打的,也不能够再战了。

  不过我的炮兵还可以打。

  你派一支队伍跟着我们。

  新四旅先把倭寇炮兵阵地端了。

  再用炮火轰炸,你的队伍冲上去,把倭寇包一个饺子。”

  孙元良思索了一下:“派我的警卫团去,有二千人。”

  元峥点头。

  两个阵地间的距离只有五里,实际上从这里过去不到三里,就已经进入战场了。

  元峥听着倭寇炮弹不停地砸向远方,现在倭寇的炮兵竟然没有打向七十二军的阵地了。

  不知道打的那里。

  管它打哪里?元峥都要打倭寇!二十门火炮很快就从行进状态,变成了射击状态。

  调整好了角度和方位,火炮开始发威。

  新四旅这边的大炮才打出三轮,所有人都听不到倭寇打出来的炮声了。

  五轮炮弹打完。

  元峥这才指挥着七十二军跟上来的那个团:“你们现在就向倭寇发起攻击。

  记住一点,炮兵轰!步兵冲!

  炮兵轰那个目标,你们就向那个目标冲锋。

  步子迈大一些,胆子放大一些。

  你们放心!

  新四旅的炮弹从来不炸自已人。”

  看着这个团冲上去了。

  元峥指挥着二十门大炮向着正在拼死攻打水西门的倭寇打下去。

  刚刚倭寇进攻上新河的队伍,遭到了宪兵总队的反攻。

  一时之间损失惨重。

  它们这才用火炮对冲锋的宪兵总队进行压制。

  宪兵总队的进攻正猛,乘胜追击倭寇的时候。

  倭寇刚才攻势如虹,冲得有多快,现在退得就有多迅速。

  正在这个时候,倭寇的炮火支援突然间停止下来。

  宪兵总队刚刚鼓起的士气,被倭寇这一波轰炸打下来,顺畅的攻势一下子就停顿了。

  这些进攻的士兵们,不得不在满天炮火中寻找掩体。

  暂时停下了追击倭寇的步伐。

  正在这个时候,倭寇的炮火突然又停止了。

  宪兵总队的这些士兵们刚刚从临时找到的掩体里面走出来。

  就看见比刚才自己承受的炮火还要猛烈好几倍的炮弹,正在倭寇群里炸开。

  这些刚才被打击了信心的宪兵总队士兵们,再次向着倭寇发起了冲锋。

  新四旅对宪兵总队的炮火支援不到五分钟就结束了。

  而这已经足够让他们鼓舞起来士气,向着倭寇一直追杀下去。

  正在水西门阵地上坚守的七十二军士兵们,远远看着新四旅的旗帜来了。

  然后就看见他们停下来,一队士兵向着自己阵地前面那些倭寇包抄过去。

  这可就让水西门上坚守的士兵们高兴了。

  他们立刻开始了顽强阻击,坚持着把那些还在阵地前面的倭寇们留住。

  不让它们有机会撤退下去!

  七十二军的警卫团冲锋到离倭寇还有一百五十米的时候。

  倭寇的机枪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向着这支冲锋的队伍射击。

  这时!一轮炮弹准确地砸在倭寇的机枪火力点上。

  冲在最前面的警卫团士兵们,亲眼看见倭寇的机枪被炸上了天。

  他们现在终于相信新四旅原旅长说的:炮兵轰!步兵冲!

  炮兵轰开步兵前面的倭寇火力点和防线。

  步兵冲上去占领阵地,清理残余的那些倭寇。

  警卫团的士兵们冲上倭寇临时设立起来的防线时候。

  那些被炸得晕头转向的倭寇们还没有反应过来。

  连反抗都还没有来得及,就被这波冲上来的士兵们给打死了。

  警卫团有二千人,比新四旅今天出发时候的人还多。

  现在有了二千人的冲锋,七十二军在水西门前面的阵地。

  一下子就稳定下来。

  阵地里面的那些士兵们,看见有机可趁,立刻也组织着发起了反冲锋。

  倭寇腹背受敌,两面作战,阵地前面这批倭寇的状况。

  立刻让远处指挥点头的倭寇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立刻命令手下的骑兵第六联队前去救援。

  倭寇的骑兵刚刚出现,元峥立刻命令新四旅骑兵团上马。

  同时命令炮兵向着倭寇骑兵轰炸,这是要延缓倭寇冲击七十二军警卫团的时间。

  新四旅一千一百名骑兵全部上马,再次向着倭寇骑兵发起冲锋。

  现在整个骑兵团已经达到了一人双马的配备了。

  刚刚才冲锋了一场的战马开始休息,新四旅这两个骑兵团的战士们换了战马。

  跟着旅长又开始了一场新的冲锋。

  这不是一次元峥愿意发起的进攻,但是新四旅这个时候不顶上去。

  七十二军的警卫团,完全暴露在没有掩体的空地上跟倭寇的骑兵作战。

  明显就是被倭寇骑兵屠杀,元峥无论如何也不能够让这种场景在自己眼前出现。

  新四旅的骑兵们一上马就开始加速。

  元峥一上马就开始对倭寇骑兵射击。

  那些倭寇骑兵为了躲避炮兵的轰炸,队伍散得很开。

  这也让它们冲锋在前面的箭头被元峥打下来,对后面那些倭寇骑兵的影响并不大。

  突然冲出来一支骑兵,让倭寇第六骑兵联队大吃一惊。

  它们赶紧变换了进行方向,向着这支突然出现的骑兵冲过来。

  倭寇骑兵突然出现的时候,也让正在乘胜追击的警卫团士兵们吓了一跳。

  不过他们知道自己身后是有新四旅骑兵支持的。

  心里倒还不怎么害怕!

  刚刚从阵地里面冲出来的那些七十二军士兵们。

  才跟倭寇短兵相接,双方刚刚开始拼杀刺刀的时候。

  发现了倭寇骑兵冲锋出来,士兵一下子就泄了。

  随后发现密集的炮弹在倭寇骑兵队伍里面炸开。

  这才稍稍稳定下来一些。

  新四旅的旗帜突然也冲进了战场,这些士兵们才真正有了主心骨一样。

  他们虽然没有看见新四旅今天已经进行了的几场战斗。

  但是他们前些日子里面,却是听说了许多新四旅作战的光辉事迹。

  现在见到这支队伍也冲进了战场,所有在战场里面的国军士兵们,全都高喊起来:杀!杀!杀!

  ……

  整个战场上面国军士气猛涨,倭寇步兵的士气一下子就泄了。

  国军士兵的数量在这片阵地上面,已经远远比倭寇数量多得多了。

  新四旅的骑兵团终于跟倭寇第六骑兵联队遇上了。

  还是元峥充当箭头,这一次倭寇骑兵成散兵线冲锋过来。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