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君臣奏对!(上)
第(2/3)页
与那谶语之事相关。说起来,客星以飞星之姿横空出世,久居紫微垣中,亘古罕见。”
“只是它闪亮之时,便有这三件大吉之事,以臣看来,未必没有关系。兴许便是那谶语起始的先兆。臣回去后,会在那观星台上,仔细察查。”
李治闻言,正色道:“自该如此。那隆州斩气之事,便着袁天纲去办吧。你最近勿要离京,仔细看着这客星的情况,随时来奏。”
当今天子此时心情确实不错。
只因今年以来,武后建议他做那改官制名,使百官易名换称之事:
以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中台;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仆射为匡政,左、右丞为肃机,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其馀二十四司、御史台、九寺、七监、十六卫,并以义训更其名,而职任如故。
皇命之下,朝廷大臣、三省六部,一时间颇有些混乱:知人而不知官,知府而不知衙;公文往来,尽是错处,不知所出,不知所往;朝议之事,出了大殿,官不知其责,吏不晓其务;甚至薪俸的发放,也出现过银钱领不出、有钱放不掉的情况。
群臣数次上奏,有人言说此改,徒费国帑,也有人说新政气象,国朝一新。林林总总,着实乱了一阵子,让李治甚为不乐。
直到最近那客星明亮,竟是好事连连。
除了前述定克九姓铁勒,大明宫将成之事,今日一早收到熊·津都督刘仁愿和副手刘仁轨二人的秘信,言说大军扎在熊·津城,站住了脚跟。虽苏定方自平·壤撤军,然有他二人在,以一城之地居敌之中央,可坚守城池,以待高·丽敌变之时,趁机取之。
而李治自己,这几天也觉得神清气爽,头风之症消减了许多。
所以近日朝会之上,多是他做决断。武后毕竟怀着龙子,肚腹隆起,辛苦不得。他也不忍武后过于操劳,连最近几日的奏章,也多半便是自己亲自阅览了。
“朕还没问,你这次去侯文定那小子家里,看到他儿子了,究竟如何?”
李淳风闻言站起身来,叉手道:“回陛下旨意,臣去了云平侯府,见过了那侯慕鱼。果如天纲兄之言,此子聪慧非常,根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