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胆战心惊的一堂课(上)
第(3/3)页
就定要有那错的一方。‘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三小姐言,世间所有一视同仁,也可谓是一条道路了。”
侯非鱼眼见这俩人听得先生赞许,高兴地小脸通红,笑容都掩饰不住。毕竟是孩子嘛,能这样,不容易了。搁他小时候被老师这么夸,还“惊为天人”,回家绝对敢作翻天,爹妈咋打都制不住那种。
老先生继续道:“我之所以舍了《五经义疏》,来讲《道德》,便是想你们能懂这‘思辨’之理。之后,则有‘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之道,那是《礼记中庸》篇的内容了。”
二人点头答是。
老先生又道:“你们看,这道德本是道家之根,顺其理,却可以将之导至儒家之贤人所言。可见这天下道理,本是相通,又何必强做藩篱,画地为牢?”
老先生手捻长髯,长叹一气,道:“望你二人将来,不论作何事,不论做何想,如有与你等持不同见解之人,要有容人之量,要耐得下心思,去听听、去看看对方的道理。纵与我之所思有诸般不同,他却未必是错。记得要保有此时之心境,明晓思辨之法则。谨记,谨记。”
二人又再起身应诺。
老先生微笑点头,道:“小侯爷,老朽所言,你可听得啊?”
???
怎么又来问我?我是个傻子啊!侯非鱼心里愈发紧张,隐隐觉得不对劲。
老头课讲得倒是不错,道理也说得明白,可是自己根本没法表态。
难不成,一个傻子站起来说,“啊——我听明白道德经啦,还知道子思说的笃行之”?
侯非鱼实在不知道说啥,心一横,干脆一抻懒腰,桌子上一趴,拿胳膊把脸包起来,假装不知道老头说的什么,然后留个角给一只眼睛,偷偷斜着往外瞅。
一边的弟弟妹妹可能见惯了傻子这样,也没什么表示。
老先生站起身来,在俩人耳边轻轻说了句什么。就看他俩冲老先生行了个礼,出去了。
屋里就剩下了侯非鱼和老头俩人。
侯非鱼正疑惑,这老头想干啥啊?给我个傻子留堂?
就见老先生背着手,走到趴着的案几对面,弯腰跪坐下来,笑道:“小侯爷,十几年的傻子,不好装吧?”
啥???!!!
侯非鱼脑袋“嗡”的一下!头皮一麻,心直接提到了嗓子眼!
可老头子下一句话,比这句还TM吓人!
他说:
“老朽袁天纲,十几年不见,小侯爷,可还记得呀?”
【作者题外话】:作者的话:
袁天纲,民间也叫袁天罡。很有意思的人物。
没有确切的生卒年份。正史里也是很神奇的一个人,相术之准,当世第一,给非常多的牛人相过面,准的吓人。其中最大的当数李世民和武则天了。
他其实隋朝就有一定名气了,后来还当过唐朝的火山令(一说火井县令)。而且准确的预见了自己的死期。
但是真的死假的死,不好说……
后世关于他和李淳风合著了“推背图”的说法,也是争议不断。
本章所提的《五经义疏》,是当时官方指定的教材之一。
继续求票票,故事开始一点点进入高潮了哈~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