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1章 嫦娥五号,蓄势待发
第(2/3)页
“但牛市不会一直持续的,万一有一天,牛市变成熊市了呢?所以,我们还真就得在牛市里把能吃到的利益全部吃到,只有这样,才能储存好足够的脂肪过冬啊”
听到他的话,罗文缓缓点头。
“是这么回事仔细想想,我们在太空领域的操作也确实算很激进了。”
“一开头,就摆出了跟核聚变联动的姿态,甚至还捎带手收拾了一把中东.这也是一种策略,一种‘秀肌肉’的策略。”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资源”
“没错!”
李炳忠欣慰地点了点头。
“看来你是真的想明白了-——好了,不扯那么多了,把这份报告送回到基地去。”
“我已经全部审过了,数据没有问题,我们负责的模块也通过验收了。”
“接下来,就是等基地那边完成最后的组装调试,开始进入发射前准备了。”
“那么快?”
罗文惊讶地问道。
此时,距离嫦娥三号发射、玉兔号登陆月球还没到两周,但李炳忠却说,嫦娥五号又要进入发射准备了?
当然,发射准备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按照嫦娥五号、长征-9型火箭目前的准备进度,发射前检测工序肯定会适当延长。
但无论延长到什么程度,也不可能超过一个月。
也就是说,在一个月之内,嫦娥五号又要上天了
这个频率,哪怕是巅峰期的老美也做不到吧?
对面的李炳忠哈哈一笑,回答道:
“一万年太短,只争朝夕啊。”
“我们这还不算快呢,隔壁EAST那帮搞核聚变的,都已经叫嚣要直接在月球上建小型托卡马克了——而且人家还真就论证了,只是被上级给驳回了罢了。”
“这不纯异想天开吗?他们打算搞多大的托卡马克?”
按照罗文模糊的印象,新的EAST装置总重量虽然较老装置有所降低,但也达到了400吨左右的水平。
就这还是没考虑其他附属的能源、电力设施的情况下。
这一套要搞到月球上去,怎么不得两千吨以上?
然而,李炳忠的回答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按他们的论证,在使用氦-3作为燃料的情况下,包括聚变装置主体,再加上能源导出装置,他们能做到.40吨以内。”
“多少?!”
“40吨的托卡马克装置,怎么可能做得到?”
成都的办公室里,陈念所表现出来的惊讶其实跟罗文并没有太大差别。
当然,如果要细究原因,其实两者还是不一样的。
陈念并不是认为技术达不到,之所以觉得不可能,是认为在当前有限的条件下,要在月球上完成小型化托卡马克装置的组装和调试,实现方式的复杂性太高。
要知道,一片真空的月球上可没有地面上的各种大型机械,许多工具也难以使用,精细化操作更是难上加难,而小型化托卡马克装置中最注重的东西,就是“精确”。
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提出去月球上建设托卡马克装置,实在是有点太过激进了。
“我们也觉得不可能,所以暂时给否了——当然,本来嫦娥五号的发射计划里也没有这一环。”
“之所以现在来问你,主要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看看有没有必要,在嫦娥六号上搭载这套装置。”
“毕竟,按照目前能达到的载荷来看,三名宇航员造成的额外载荷是不多的-——他们需要的维生装备和资源,在嫦娥五号上就已经运到了。”
听到陈果的回答,陈念的眉头微微皱起。
思索片刻后,他还是开口回答道:
“暂时没有必要.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很酷的想法,但它也仅仅是酷而已了。”
“爬科技树不是请客吃饭,不能动不动就玩这种骚活,相比起月球表面的托卡马克装置,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完全满足人员生存需求、具有足够抗风险能力的月面基地。”
“我们得想清楚,按照现在的计划,在2020年前,我们在月球上的常驻人员数量是要达到200人的。”
“还有5年的时间,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搞托卡马克,理论上并不是什么大事,占用的载荷也不多,但问题是,一旦开了这个头,我们的整体路线就很容易走偏。”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