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4章 GAI
第(2/3)页
,跟我之前了解到的信息不同,沈飞那边其实很早就开始在做电动飞机的项目了。”
“就在今年上半年,他们才试飞了一款小型的运动双座版电动飞机,续航一百多公里——还算是不错。”
“不过,这架飞机的发动机和储能模块都是基于金属氢出现以前的技术设计的,整体算不上先进。”
“尤其是电动机设计方面,可能连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熟度都达不到。”
“相比之下,更适合这个项目的是空客的E-FAN项目。”
“这个项目在2010年前后启动,涵盖了包括发动机、传动、整机系统等等方面的所有技术,并且据说今年已经完成了第一次非公开的实验飞行了。”
“如果能拿到他们的技术,对我们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当然,要是能直接把人挖过来,那就更好了”
听到陈念的话,陈果笑着说道:
“所以你的意思是,让我们去想想办法?”
“对啊,不然呢?”
陈念理所当然地点头回答。
事实上,这东西如果真要自己搞,靠系统去解析也花不了多少源点,但问题是,整个技术的繁琐程度还是太高了,光是技术输出这个环节,可能都要占用他一两个月的时间。
现在的他早就已经不是那个徒手画F-22的少年,他手头有更多更紧要的工作需要处理,所以也不得不开始考虑“技术的性价比”了。
再说,如果能白嫖的话,为什么要自己动手?
E-FAN虽然不是什么跨越时代的惊人成果,但毫无疑问,它的启发性是极强的。
在上一世,这架飞机出现之后,各国都启动了相应的电动飞机项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俄国超前研究基金会搞出来的雅克-40LL。
这玩意儿与之前所有的小飞机都不一样,它优化了E-FAN的电驱涵道风扇设计,让发动机的整体推力大幅度提高,在莫斯科航展上的表现相当惊艳。
而更重要的是,这架雅克-40LL的电驱发动机,就用了低温超导技术。
—— 所以理论上来讲,俄国能借着E-FAN项目的东风搞出雅克-40LL,我们就搞不出来吗? 对国内这些研究人员,陈念还是很有信心的。
看着陈念的表情,陈果无奈地叹了口气。
“好吧,这块我们去研究研究-——这倒也不算是什么太核心的技术,难度应该不会太大。”
“不过,这段时间我们到处挖人,节奏实在是有点太快了。”
“上级对这一点也有顾虑,可能不会太快解决,你得自己安排好计划。”
“没关系。”
陈念伸了个懒腰,回答道: “空客那边如果不好搞的话,就去毛子那里挖人-——恰普雷金研究院,把他们一锅端了得了。”
“你还真是来者不拒啊。”
陈果略有些调侃地说道。
“那有什么办法?科技发展水平上来了,但人才教育没跟上。”
“这几年时间,我们的技术人才断层太大了,甚至可以说是青黄不接。”
“没人怎么办?只能去抢咯。”
“先抢过来用着,顺便再带带我们自己的人。”
“等我们的人才缺口补平了,就可以把他们踢开了.”
陈果的神情变得有些严肃,实际上,虽然陈念的语气轻松,但他嘴里说的这个问题,却一点都不轻松。
人才缺口 在大多数时候,一个国家会产生重大的人才缺口,唯一的原因就是产业发展的速度大于了教育发展的速度。
而这个原因产生的根源,又往往是所谓的“技术侵略”。
像历史上的几次工业国对农业国的技术侵略,其实都导致了类似的后果。
只不过对现在的华夏来说,“侵略者”变成了陈念罢了 这是无法避免的阵痛,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并且,伴随着核聚变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了。
“人才断层这件事情,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陈果满怀期待地看着陈念——当然,他其实并不是期待陈念能给出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是想从他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