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技术进展_星火200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8章 技术进展

第(3/3)页

。”

    “之前我们在DF-17、096项目上都遇到了一些摩擦,当时没抓住重点,其实还是我们做的不够。”

    陈念微微点头,回答道:

    “确实是这样,对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吃上一口饭更重要。”

    “在所谓的宏大叙事中,他们的命运不值一提,但如果不在意他们的命运,宏大叙事的基础也不可能搭建得起来。”

    “好了,不聊这个了,看技术文档吧。”

    略过了这个话题,挪动椅子转头看向屏幕,而屏幕上,陈念已经把RBCC——现在应该叫TBCC研发小组总结的10条关键技术瓶颈投屏在了幕布上。

    “模态转换技术,这一条放第一位我是一点都不惊讶。”

    “要保证从涡轮模态转向冲压模态过程中流量和推力平稳过渡,对发动机设计的要求可以说是整个TBCC项目中最高的。”

    “目前比较有益的参考,应该是德国那边的串联式组合循环方案,以及岛国那边的HYPE方案。”

    “但是,这两种方案都存在激波位置影响推力的问题,并且引起的推力波动达到20%以上。”

    “这一部分,我们没办法投机取巧了,只能自己去创造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听到陈果的话,陈念微微点头,随后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一条。

    随后,他有些好奇地问道:    “陈教授,你一个搞气动的,现在都懂发动机了?”

    “学无止境嘛,要向你看齐发动机和飞行器一体化设计技术,这玩意儿不用考虑了,无人机的设计标准宽松得多,可以让机体将就发动机。”

    “确实,这个不是重点。”

    陈念附和回答道。

    “但进排气系统就是核心了,主要问题在于保证压缩比和膨胀比的多级可调机构——但这一块,我们有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打底,实现难度不算太大。”

    “这块应该不用你介入了,我跟606那边联系吧。”

    “好。接下来是冲压燃烧室、热管理热防护、燃料技术-——前两个没有太大问题,燃料方面,能不能用全氮阴离子盐燃料?”

    “稳定性太差,不建议,暂时还是用液态氢吧,什么时候你的金属氢完成了,咱们在考虑做新的燃料设计。”

    两人一人一句地讨论着10条TBCC关键技术的细节,三言两语之间,就为这台发动机的研发方案定下了基本的框架。

    其中,包括燃烧室、热管理、燃料、变循环结构在内的多项技术,都被划分到了有相应技术的各个部门中去,需要陈念解决的,只有整体设计、模态转换技术和进排气系统三项。

    陈果离开之后,陈念立刻在系统里检索了三项技术的源点需求。

    出乎他意料的是,除了整体设计需要12个源点,其他两项技术的源点需求,都在5点以下。

    也就是说,解决TBCC的全部核心技术问题,只需要花不到20个源点。

    没有任何犹豫,陈念立刻对所有相关技术完成了解析,而到此时,加上此前已经准备妥当的无侦-9整体设计方案,这架划时代的侦察机的全部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

    接下来,就要进入到正式的落地适配阶段了。

    陈念对这架侦察机抱有很高的期待,回顾上一世,两次海面上的紧急情况,最终其实都是以“航母被发现”为突破点,来打破僵局,终结紧张局势的。

    如果这一次,无侦-9能拿到关键信息,随后引导歼击机、轰炸机队列进行低空突防作战    那么很有可能,当初兵推中东海的局面,压根就不会发生。

    要么就是见面即摧毁,要么就是耀武扬威地突破防御之后,再拍拍屁股走人,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这场仗到底能不能打。

    无论是做出哪种选择,只要信息主动权在我,作战主动权就在我。

    想到这里,陈念的心里不由得生出些异样的情绪:    也许,己方拼命发展的多块长板,已经快要形成合力了。

    先进战机、先进导弹、先进雷达,此时再加上一条先进侦察机。

    舰艇的短板,很有可能会被补上    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    未必不可一战!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