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9章 能造,但没法量产?
第(3/3)页
最好的解决方案,其实还是像唐长红建议的那样,想办法从国外引进一套先进的设备进来。
有了设备,再结合已经完备的技术和工艺,T800L——不止是T800L,其他各种类型的碳纤维材料,就都能实现量产了。
更重要的是,对这些设备进行逆向工程,还有可能解决设备本身的问题,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这不比什么问题都丢给陈念强吗?
—— 但问题是,要怎么做呢?
国家尝试了接近30年,但最终仍然无功而返的事情,在自己这里,真的能有好结果吗?
他看了一眼唐长红提交过来的名单,上面的公司不是岛国就是欧洲,其中还有不少公司归属于五眼联盟国家。
想让他们提供生产线,那纯粹就是痴心妄想. 陈果一边看一边摇头,拿起笔把名单上的公司一个一个地划掉。
划到最后,剩下的四家公司,居然全部都是岛国公司!
看来这一次,己方是不可避免地要去跟他们谈一谈生意了 好在因为之前THAAD系统的问题,华夏与岛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所松动,再加上美国输出金融危机的行为让岛国方面极为不满,此消彼长之下,他们是否还会遵守巴统条约,也是未知数。
一个人在极度困难的时候是不会有太多的原则和底线的。
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
听说岛国那边好几个支柱型企业的季度财报已经烂到不能看了,收入腰斩的腰斩、骨折的骨折,官方财政收入更是跌到谷底。
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卖点家当,应该不会太难吧?
想到这里,陈果突然觉得自己有了信心。
也许,技术上的问题,也并不一定是完全需要用技术手段来解决的. 不过,在正式跟他们接触之前,还是要提前做好策略。
不能让他们看出我们的迫切性,免得他们坐地起价。
这部分的工作,就交给民发办那些猴精去处理好了 几天之后,名单上的所有公司都收到了同样的询价邮件。
邮件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要求购各家公司最先进的碳纤维生产线。
无论各家公司技术实力如何、无论各家公司产品是否存在优劣对比,全部都一视同仁。
这一次,民发办摆出了来者不拒的态度。
只要你愿意给,那我就敢要。
而且,在询价邮件中,民发办还隐约透露出了一层意思: “价格从优,先到先优。”
也就是说,谁愿意第一个接触,就能优先获得华夏提供的优惠条件。
当然,前提是谈判能继续进行下去。
这封邮件在碳纤维设备厂商的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厂商都会买华夏的账。
德国,Scholz Autoclaves公司首先回复邮件。
他们礼貌地表示了对华夏询价的感谢,但同时,又遗憾地说明,自家的产品不能达到华夏方面的要求,只能拒绝这次合作。
随后,意大利Miller Italia、法国FOREST-LINE、美国Electroimpact公司先后答复拒绝合作。
他们的态度很坚决,没有任何客套,也没有留下一丝余地。
当然,最坚定的还是美国MAG Cincinnati。
他们甚至连正常的答复流程都不愿意走,直接忽略了询价邮件。
一轮筛选下来,最终表达了合作意愿的,除了英国KR这样的二线公司之外,就只剩下岛国的三家公司了。
川崎、三菱、羽生田。
这三家公司表达了积极的合作愿望,甚至在愿意派遣代表来华夏面谈。
这样的结果一点也不在陈果的意料之外。
毕竟,欧洲那些公司都是正儿八经的old money,还算是有点“贵族的矜持”的,不至于因为一次金融危机,就不管不顾地倒戈。
美国?
他们本来就拒绝过合作,这一次,只不过是例行询问罢了。
只有岛国,这个没什么礼义廉耻的民族,才会在自己的主子不行了之后,毫不犹豫弃之而去。
他们可管不了碳纤维技术给到华夏之后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只要给他们足够的钱,他们连主子都敢咬的.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