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于公入陕
第(2/3)页
式开始各地的改革。
这一切都不是朱祁镇能控制的了。
不过,就在冬季即将来临,户部开始忙碌起来,毕竟一年年关将至,周忱定下来的各种预算决算都要进行,还有明年茶法改革,运河钞关的整顿,真是一堆事情。、
庶务繁忙。
但是其他各衙门,多多少少都懒散起来。
这也是农业社会的习惯。
而在朝鲜汉城,徐有贞磨了好几个月的屠刀,正在铮铮而鸣。
徐有贞这一段时间,在汉城的所做所为,是全面向朝鲜两班贵族表达善意,有意无意之间,透漏出来,朝廷无意改变朝鲜之局面,无非是将李氏江山,换成了朱家江山而已,而且李家已经绝嗣。
至于李家绝嗣这一件事情,到底是李瑈所为,还是徐有贞所为,这就不用细细探究了。
反正,徐有贞好像只需要两班贵族承认现实,就能歌照唱,舞照跳,一切就好像以前一样,甚至还有好处,朝鲜的人才,就不用在朝鲜参加科举了,可以去大明参加了,甚至徐有贞私下透漏。
说朝廷为了安抚朝鲜人心,下一届科举,已经确定了十几个朝鲜进士的名额,这唯有这一届了。
以后就没有这个好事了。
虽然朱祁镇无意因为朝鲜之事开设恩科,所以下一次科举,大概就是正统二十二年的事情了。
但是对朝鲜士子来说,时间并不算太短。
毕竟大明朝廷不承认,朝鲜功名,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在正统二十年,正统二十一年,考上举人功名,才能有进京考试的资格。
甚至在这一件事情上,徐有贞还耍了一个花招。那就是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科举考试的资格,乃是以大明的制度来定,而不是用朝鲜的规矩来定。
因为朝鲜科举,是对朝鲜两班贵族,最为有利。可以报考人群,要比大明小很多。
只是如此有朝鲜底层百姓来报名,徐有贞这边是一概放行的。
这仅仅是一个暗子而已。
而几个月之间,朝鲜似乎都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承认还有一些不肯投降的大明的朝鲜士卒,或逃亡深山,或逃亡海外。
但是这都是疥癣之疾。并不重要了。
真正重要的,就是朝鲜两班贵族。
他们才是大明统治朝鲜的心腹之患。
首先要说明,什么是两班贵族。
两班贵族,或言东班与西班,又或言文官与武班。是结合新罗骨品制度,与唐代职官制度衍生出来的怪胎。
什么是骨品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