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开卷有益
第(2/3)页
铭之其上,为传世至宝。禹皇为山河镇煞,阴符散于九州。唯通读九鼎铭文者,方得其位……”
书卷看起来已经多年没保管,好在并没有腐烂掉,字迹尚可辨认,阅读起来并没有多少障碍。而李诫所在的时期,正好是北宋市民阶层崛起的辉煌时刻,市面上流传许多话本小说,这些文学都倾向于口语化,李诫在写《续山海经》的时候,估计也受到当时市井文化的影响,所以内容里并没多少艰涩难懂的遣词和生字。李游毫无障碍地一路阅读了下去。
可惜李游手里的《续山海经》并不完整,只是李诫这一部著作里的第一卷。从后面的标记来看,《续山海经》一共有二十七卷,比起《山海经》还多了十一卷。
虽然少了其余的二十六卷,李游遗憾之余,心里又多了一份侥幸。因为手里这一卷书,让他解开了诸多谜团。
起码李游可以确定,《续山海经》里面的阴符,就是阴阳符。而且阴阳符不止一枚,而是七枚之多。
书中还说了,阴阳符虽然被大禹用来镇守山河煞气,但自从夏朝开始,就不断有人试图盗取阴阳符。而阴阳符的线索,却只在传国九鼎之中,为国之重器,寻常人根本不可能接触得到这东西。
然后三代更替,最终九鼎在东周时期失去了踪影,但也从这时候开始,盗发阴阳符的事件才多了起来,其中最有可能的是,秦始皇曾经便从泗水之地获得了一枚阴阳符。但是历史上却只留下了始皇帝在泗水打捞过九鼎的消息……
《续山海经》的第一卷,实际上是不厌其烦地细述了阴阳符与九鼎的关系和秘密。实际上,这跟《山海经》博大广阔的风格截然不同。在李游看来,这根本不能称之为《续山海经》,顶多算是《阴阳符志》之类的笔记小说。
只是李游不是李诫,人家的书爱叫什么名字,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看完了《续山海经》后,李游又翻看剩下的几本书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