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改弦_黛玉义姐不好当[红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 改弦

第(2/3)页

 再往下看,林如海便看到薛蟠打死人,贾雨村媚上逢迎,胡乱判了案,不禁冷哼一声。

         林黛玉正时刻关注林如海的神色,手里被林棠塞了点心都没吃一口,忙问:“爹爹,你看到什么了?”

         林如海不答,问:“玉儿,薛家进京是什么时候?”

         “就在今年秋日,我想想……似乎是八月初五。”林黛玉说。

         林如海为官近二十载,自然懂得若想在官场上走得更远,必要适当的建立人脉,不可过于清高。

         他乃上皇钦点的探花,得上皇看重,从翰林院编修到翰林院侍读,因母亲去世丁忧,起复后又为侍讲学士,三年后外放,从浙江参政道升为山东按察使,便是新帝登基,将他调为两淮巡盐御史,加都察院副都御史。[注2]

         按察使与都察院副都御史同为正三品,不过两淮巡盐御史不同于各省的按察布政,非是陛下亲信不可担任。他本以为是陛下也信重他,才将他调任此职。

         他当日提携贾雨村走岳家的门路,已提前探明贾雨村的履历,知道他虽有贪酷之弊,却不失才干正直,算个人才。敏儿离世,他与岳家的联系只剩玉儿。若想让岳家一直尽心照顾玉儿,不能单凭情分,林家和贾家得有实际的利益纠葛才行。

         所以他让贾雨村与玉儿同行,一应打点费用都给他出了,只是给岳家送个人情,谁知贾雨村竟是这等的人。                        

                            

         但这也难怪贾雨村。谁叫贾雨村之官是二内兄从中出力,想必也是借了王家之势。九省检点王子腾位高权重,贾雨村曾掉下来过一回,自然要竭力往上攀爬。

         算他识人不明。

         林如海道:“玉儿,你带棠儿先回去歇息罢。”

         他有预感,这个“故事”里还会有更多让他心惊的事。

         林黛玉不肯:“爹爹便不让我知道,好歹让我陪着。”

         她说:“爹爹姐姐都觉得我小,要护着我,我明白。可爹爹身上本就不好,我不放心爹爹独个熬夜。我去陪姐姐安歇,再回来陪爹爹罢。”

         “我……”林棠一直在怕黛玉怪她恨她,现听黛玉话里并无怨她之意,便试探着说,“如果玉儿留在这儿,我也留下。只要……伯父和妹妹愿意。”

         林如海看明白了林棠在担心什么,他道:“棠丫头,你放心,今日之事,只有你我和玉儿三个人知道,绝不会传于第四人之耳。”

         林黛玉也知此事的厉害,听了忙道:“姐姐,我也可以发誓。”

         其实林棠并不是太担心林如海林黛玉把这事说出去,凭空“拿”出东西太过玄妙,不是亲眼所见,说出去能有几个人信?她是他们父女最亲的亲人了,她相信林黛玉的人品,也相信林如海对林黛玉的疼爱。

         一个聪明人知晓“天机”“命运”后,不会吵嚷得全天下都知道。

         但林如海和林黛玉这么爽快的承诺,林棠还是觉得有一种由被信赖,被保护,被接纳而产生的喜悦缠上她的心头。

         “玉儿也不会因你先前的隐瞒怪你。”林如海道,“你一向一心待她,她都知道。不让她看这个,也是为了她好。”

         “妹妹……”林棠不确定的看向林黛玉。                        

                            

         林黛玉虽然笑不出来,却把手里的茶杯、点心都放在几上,紧紧握住了她的手。

         看着女儿和侄女这样,林如海又欣慰,又更担忧,他道:“玉儿,你还罢了,棠儿非我亲女,再过两日就十三岁,怎好整夜留在伯父屋内?你姐姐才认回来第一日,为父就把她交给你,你带她去睡一晚,等到明日,我看完了这些,自有道理。”

         林黛玉听林如海说的是正理,再看林棠眼睛还肿得核桃一般,面色是从未有过的憔悴,甚是让人可怜。

         她不免思及姐姐幼年被拐,受了多少苦楚,又为奴为婢,如今好容易找回身份,偏叔叔婶子都已离世,再想到她不过丧母寄居外祖家中,有亲人关怀,尚觉得心里有多少委屈烦难,听得父亲病了接她回来,一路上多少担惊受怕,便知她所受的委屈不足姐姐的几中之一而已。

         姐姐做丫头的时候都尽力护着她,现在姐姐回来了,该是她护着姐姐,照顾姐姐了。

         林黛玉这么想着,拉着林棠的手站起来,对林如海一礼:“爹爹,我和姐姐这就走了。烦您把卫嬷嬷借我一晚上。”

         林如海叹道:“去罢,去罢。”

         林棠林黛玉出了书房后,林如海独个在书房内,一晚上三四个时辰,就把半寸厚的纸页翻过一遍。

         在这个故事里,他今岁没有接林黛玉,而是等到明岁病重不起,才寄信到京中,林黛玉由贾琏护送回来。

         林黛玉因内心不安,对贾宝玉患得患失,以致生成情愫。

         而贾宝玉十几岁了还不学无术,只知风花雪月,调戏丫头,结交契弟,已知人事了仍在省亲别院里与姑娘们闲混,还随意进林黛玉的屋子,与忠顺亲王的私宠不明不白。宁荣二府的下人都私下议论林黛玉以后是要配给贾宝玉的,可贾母和贾家就是不定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事,连丫头紫鹃都替林黛玉担忧起出路。                        

                            

         林黛玉处处小心,吃个燕窝都不敢主动提起,生怕下人碎嘴议论。十几岁的孩子,竟能做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注3]这等哀叹,其余诗句也尽显哀愁,大有薄命之相。

         林如海看得又气又恨。

         气的是这故事里的他好似全然不知宁荣二府规矩渐松,贾母年高糊涂,竟就撒手把女儿托付给了贾家,不但让女儿以为贾宝玉是个好的,还让女儿说出她是“无依无靠,一无所有,一草一纸都和他家的姑娘一样”[注4]这样的话。

         恨的是,就算他这三年陆续知道了贾家的一些事,也不满贾母对贾宝玉的教养,在今晚之前,他还是打算将女儿托付给荣国公府!

         他真是糊涂透顶!

         外面月渐沉落,林如海松开最后一页纸。

         就算这个故事——或者说残书没到结局,他也明白玉儿的结果必不会很好。

         玉儿的诗里有一句“质本洁来还洁去”,书里处处都是伏笔,可能……玉儿还没活到出阁成婚,就离世了。

         宁荣二府内囊渐空,贤德妃省亲更几乎花光了两家的钱。这里面没提他林家的财产怎么样了,但他知道他原本的打算,就是将家财以玉儿嫁妆的名义一同托付给岳母,将来玉儿出阁,能给她剩下足够体面的嫁妆,就很好了。

         如果他和这书里一样,不知道岳母溺爱孙子,贾宝玉这等不堪,想必也很愿意让玉儿嫁回岳家,不必到别家受委屈。

         林如海回忆现实和书中的不同,发觉似乎是因林棠多劝林黛玉给她写信,他才能从信里和家下人的口中得知荣国公府现状。

         他原本怕玉儿过于想家,也怕岳母多想,并未给玉儿主动去信。若不是棠儿这孩子……                        

                            

         是棠儿救了他的玉儿,也让他没有白去填送了性命。

         坐了一整个晚上,林如海身体僵硬。他站起来,觉得眼前一黑,踉跄着扶住案边,才勉强站稳。

         窗外现起了朦胧的白,林如海以为是天亮了。

         走到门边,他掀开门帘往外看,发现天上纷纷扬扬撒下雪花,地下已经厚厚积了一层雪。

         林丰林茂曹华三人守在门外,谁也未曾离开。

         “老爷!”见林如海出来,三人忙行礼。

         “你们一夜辛苦了。”林如海低声道,“林丰,等姑娘们起来,你去说,我因才认回侄女,情绪激动,犯了旧病,今日不能起来了,让她们和管事们好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