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长江上的埋伏_沙漠佣兵之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4章 长江上的埋伏

第(2/3)页



  这也是为什么右右的第六团,现在不再继续进攻,只是停留在沿江防线里面。

  现在是她们在防守,倭寇在进攻。

  一切都反过来了。

  右右这边没有火炮支援,倭寇也没有火炮。

  双方都这样步兵硬怼!

  第六团占了地利,又在倭寇修建的工事里面。

  占了大便宜,应付起来全不费力。

  不过她们想要继续进攻,就会面临着倭寇进攻时候遇到的相同问题。

  已经得了元峥吩咐的右右,也不再组织队伍继续进攻了。

  就在防线上面坚守。

  新四旅在几个位置上的形势,都跟右右这里相似。

  现在不是新四旅在进攻,而是倭寇在进攻。

  它们试图抢回失去的阵地。

  新四旅还在河里的那些炮艇,在倭寇进攻猛烈的时候。

  才开上几炮,支援一下前方的那些步兵。

  倒是青龙山上的炮兵团阵地,打击得还要频繁一些。

  时间就这么慢慢流逝,二个小时、三个小时。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

  整个龙潭的战斗,还在不死不活的进行。

  新四旅长即攻不进去,倭寇的一一四师团也打不出来。

  战斗拖到现在,倭寇一一四师团长末松茂治心里面已经充满了幻想。

  只要能够把战斗拖到晚上。

  新四旅只有两条路可走,继续包围。

  就一定会陷入自已设计的圈套里面。

  趁着夜色撤退,那么自已一个师团守住了新四旅的进攻,也是创造了倭寇逢新必输的定律。

  无论如何,自已这个师团都建功了。

  不过它并不满意这样的形势。

  末松茂治决定给新四旅一些甜头,让他们就算是到了晚上,也舍不得撤退。

  随着末松茂治的命令,倭寇的防线开始收缩。

  新四旅对倭寇一一四师团的包围圈,终于又缩小了一部分。

  时间来到下午四点。

  从吴淞口出发的倭寇舰队终于出现在长江一个地名叫做大划子的地方。

  这里有位置很适合登陆。

  同时这里离龙潭十二公里,距离不远,能够让登陆的倭寇上海特别陆战队迅速进入战场。

  同时这里也不近,不会因为这支队伍的登陆,引起新四旅的注意。

  装载了整个倭寇上海特别陆战队士兵和装备的轮船开始向岸边靠近。

  七艘倭寇的军舰继续向上游开去。

  就在这个时候,长江上游不到两千米的江面上,突然出现两艘军舰。

  密集的炮弹像雨点一样,打在倭寇这七艘军舰上。

  跟在军舰后面的十艘炮艇立刻冲上去,试图拦截住正在继续向倭寇这些军舰倾泄炮火的两艘新四旅军舰。

  元峥操作高炮,连续不断的炮弹,尽在倭寇那七艘军舰上面爆炸。

  他不能够让这七艘军舰上面的大炮开火。

  高炮的连续火力,不到五分钟,已经把倭寇的这七艘军舰给打得面目全非。

  那十艘已经冲到一千米范围的倭寇炮艇,再也留不得了。

  元峥连续射击,每一枚炮弹就打掉一艘炮艇。

  就在倭寇的炮艇冲到出倭寇舰队序列的时候。

  还没有开到岸边的倭寇货轮,突然遭到二十艘新四旅炮艇的攻击。

  面对着近在咫尺的攻击,就算是倭寇这支上海特别陆战队那些身经百战的士兵们。

  也被打得抬不起头。

  密集的机枪扫射,根本不是这些货船能够抵御的。

  倭寇七艘军舰的后方,也出现了两艘新四旅的军舰,这四艘军舰全力向倭寇的七艘军舰射击。

  同时还有十几艘货轮这个时候也出现在江边,正向着倭寇的军舰开去。

  他们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要抢上倭寇的军舰上面去。

  另外还有十几艘货轮向着倭寇的那些满载装备的货轮开过去。

  明明白白前一分钟,江面上什么都没有。

  眨眼这间,江面上就出现这么多新四旅的船只。

  让倭寇整个舰队全都反应不过来。

  到底是倭寇最强悍的上海特别陆战队。

  它们就算是遇到了炮艇的突然袭击,这些货轮仿佛约好的一样。

  全都突然加速向着岸边冲去。

  按照它们这样的速度,明显的是会搁浅的。

  这也正是货轮上面那支倭寇上海特别陆战队的目的。

  它们现在在江面上,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打!火力拼不过。

  逃!只能跳水。

  如果搁浅在岸边,至少它们可以向岸上逃跑,并且还能够建立防御阵地。

  这样的想法很好。

  新四旅的炮艇也明白了倭寇的目的。

  这些炮艇紧紧追踪着倭寇的货船打。

  看看这些货轮搁浅在长江边上。

  那些倭寇开始跳下货轮,紧张地铺设着跳板,准备把有些货轮上面的坦克装甲车开出来的时候。

  一排炮弹突然从天而降。

  这不是炮艇上面那些火炮打出来的。

  这是罗斯率领的女兵团炮兵营的杰作。

  第一轮三十枚炮弹炸响的时候,第二轮炮弹又下来了。

  第三轮,第四轮。

  女兵团直接来了一次五连射。

  水面上二十艘炮艇就在离岸五十米的距离,抵近射击。

  炮艇上面的机枪、重机枪,对着装备了大量花机关枪的倭寇队伍猛烈扫射。

  最后掀开伪装的十五艘货轮这个时候也赶到了。

  他们没有靠岸,也是跟着炮艇一样,把这支四千倭寇的上海特别陆战队包围起来,

  根本没有留下一点一点的空隙。

  实际上这些倭寇没有元峥考虑的那么强悍。

  按照元峥的布置,新四旅在这块最好的登陆场上,布置了一个纵深四百米的雷场。

  现在这个雷场根本没有起到作用。

  女兵团的三十门大炮,紧紧地把这些倭寇钉在原地。

  她们连续几轮的急射,打断了倭寇最后挣扎的机会。

  等到炮兵团那十五艘货轮追上来的时候,密集的火力,让那些还依托着货轮负隅顽抗的倭寇,已经没有退路了。

  另一边新四旅炮兵团的官兵们已经开始向倭寇的军舰上面冲锋了。

  实际上,倭寇军舰上面的反抗基本没有。

  它们被新四旅军舰上面那些排列着的步兵炮给炸得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看着江岸上面还在进行的战斗,元峥想了又想,还是没有舍得动用主炮去打击。

  他还想要尽可能地保留那些货轮上面的装备。

  元峥离开军舰,开始向着还在激战的岸边过去。

  他乘坐的是一艘货轮,一挺高射机枪,架在船头。

  元峥指挥着这条船直接插到岸边去。

  他操作着这挺机枪,不停地开火。

  那些倭寇无论是躲在货轮的任何位置,只要被元峥发现。

  就逃不掉他手里这挺高射机枪的打击。

  发现即死亡!元峥又想起了狙击手的这条格言!

  随着元峥这条船的靠岸,炮团的士兵们也开始上岸,开始对这些倭寇进行最后的总攻。

  现在是下午三点四十分。

  元峥之所以要猛攻猛打。

  他是害怕时间来不及,如果不能够在天黑之前把这些倭寇全歼。

  黑夜来临的时候,想要全歼这些倭寇就难了。

  远处的第六团炮兵营的二百名女兵,见到自已的队伍已经冲进了倭寇队伍里面。

  她们也开始拆掉火炮,准备着把这些大炮又放到骡马背上面去。

  回程去支援右右,女兵团现在可是没有大炮支援了。

  上午开战时候支援她们的这些军舰全都跑在这里来了。

  至于布置在这块土地上面的雷区,她们设置了醒目的标记。

  只能够等到这次战斗打完过后,再来清理了。

  终于有些倭寇组织起来,不顾登陆场前面那片空荡荡没有遮挡物的沙滩冲过去。

  它们试图冲过那片开阔地。

  只要冲过了那片开阔地,它们就活下来了。

  这一队倭寇至少有上百个。

  在炮艇的猛烈扫射下,能够冲得远些的倭寇不到三十个。

  这个时候,沙滩上面突然响起一声巨响。

  好几个冲在沙滩上的倭寇被炸得四分五裂。

  另外几个侥幸没有被地雷炸到的倭寇,回头走了几步。

  看着江边密集的新四旅船只。

  它们终于再次回头,继续向前跑去。

  沙滩上面的巨响再次响起。

  一百多个倭寇全部倒了。

  这也让剩下的那些倭寇死了心。

  它们就算是这样被完全包围,没有一点点能够突围的机会。

  这些倭寇也没有一个投降的。

  元峥早就知道倭寇的顽强,并且这些倭寇的实力。

  在他眼里,也都是垃圾,并没有对它们有多少的重视。

  安乐欣不一样,他是普通士兵普通人。

  虽然现在是新四旅里面,指挥着舰队和炮兵的团长。

  所有团里面,就数他这团的火力最强大。

  人数也是最多的。

  但是他看出来了,这支倭寇,跟他们以前遇到的倭寇大不相同。

  刚刚才把七艘军舰抢过来的这些士兵们,立刻又被他把大部分兵力送到岸边去,参加围剿岸上那些倭寇去了。

  剩下的这些士兵们,正在忙碌着,试试能不能够把这些军舰开回新四旅的码头去维修。

  又有一千名生力军加入进来,新四旅的进攻变得更容易些了。

  无论倭寇的这支上海特别陆战队有多么的顽强。

  在新四旅火力完全压制下,终于被一点点地打垮。

  虽然直到最后,它们都没有一个投降的。

  但是它们还是全军覆没了。

  五点的时候,整个长江上面的战斗全部结束。

  这一次的伏击战,总共花费了二个小时。

  成果大大的。

  搁浅在岸上的倭寇货轮,三十三艘。

  全是满载装备和补给品。

  新四旅炮兵团的这些士兵们,对于搁浅这种事,早就熟练无比。

  一条条的钢丝绳拉起来。

  把这些船只一条条地拖回来。

  这些船只回到水里,就活了起来。

  打扫战场的新四旅士兵们,被严厉警告,不许登上沙滩去。

  前面就是自已埋设的雷区,要是把自已人炸了,可就笑话了。

  但是,新四旅的士兵们看着丢弃在雷区里面的几十支花机关枪。

  全都流着口水。

  元峥见到这些士兵们,如果不把那些花机关枪捡回来。

  自已手下的这些兵,今晚怕是睡不着了。

  毕竟新四旅打扫战场的时候,连弹片都要捡回去的。

  这样的的好武器如果不捡回来,是要被雷劈的。

  没有办法,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