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半贯!都惊了。_天命!大唐气运在我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半贯!都惊了。

第(1/3)页

  第八十五章:半贯!都惊了。

  侯非鱼的那两句诗,彻底震惊了一家人。

  须知此时尚为初唐前期,诗歌的整体风格,依旧深受南朝齐、梁之诗风的影响,宫廷化、贵族化为主流创作方向。

  于是诗歌内容,多是些“奉和、应制”之作。注重琢磨技巧、雕饰辞藻。

  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上官婉儿的爷爷,一代政坛大佬,今年刚刚拜相的上官仪(编者按:上官仪于龙朔二年,即文中今年,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他所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完美体现了这种风格。比如这首《春日》:

  花轻蝶乱仙人杏,叶密莺啼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辞藻华丽,婉转妩媚,格律工整,雕琢精巧。只是终究颇显浮靡,难以打动人心,远不如之后唐诗的风骨气韵。

  不过唐诗的这种“精气神”上面的变化,要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作品流传开来之后,才会发生。

  推动这种变化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陈子昂。他在理论和实践上,力反齐梁遗风,极力主张恢复汉魏风骨,诗以咏志,歌以抒心。

  代表作品《登幽州台歌》,其辞哀而不伤、其境苍凉辽阔: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实乃公认的,怀古诗之“千古绝唱”!

  可现在的问题是,上官仪今年拜相,风光一时无两。

  而改变诗风的这几位,王勃生于650年,今年12岁;杨炯与他同年,也是12岁。

  至于牛人陈子昂,出生年份有些争议,三种说法,生于658年、659年或者是661年。

  那今年,他最大仅仅四岁,最小的话,勉强算是周岁了……

  于是乎诗坛主流,自然还是那些偏重追求工巧的靡靡之音。

  侯府这一家人,何曾听过如此气势恢宏、杀气冲天的佳作,无不被震得目瞪口呆,神驰目眩。

  直到侯非鱼去迎木架子,一家人这才算是惊醒了过来。

  侯爷双目微垂,只顾反复低声吟咏那句“我花开后百花杀”。

  夫人双眼盯着那奶白团子,手里紧紧攥住了团扇把手,轻颤不止。

  二房看了看侯爷夫妻二人,又看看慕鑫和娴儿,摇头长叹。她纵没有什么诗才,也知道这两句,实在是难得的好诗。

  小鱼儿自被雷劈以来,才智日显。如今不过随口一说的诗作,慕鑫这辈子也未必做得出来。她只觉得,什么袭承爵位的想法,已经可以彻底断了念想。

  慕鑫和娴儿两个,倒是完全没有二房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