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一个鸡蛋,等于十斤大米的价钱…
第(3/3)页
出来,抓着夫人袖子摇了摇,噘嘴道:“夫人欺负杏儿……”
夫人笑着在她手上拍了拍,众人也都笑了起来。
侯非鱼点了点头:“这才是正理。再好的东西,没人知道,便卖不上价钱。”
“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它的附加价值。”
“用餐的环境,就是必须的前提。”
“极大的名气,就是必要的条件。”
“必须有人捧,就是最好的途径。”
“之后好好宣传,让所有人都认定,这东西,就应该值这个价!”
“这就是我们所有的手段,想要达到的目的。”
夫人轻摇团扇:“应该如此,是这个道理。”
大家也都跟着点了点头。
侯非鱼见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看着盘子里那已经开始慢慢坍缩的大丸子,问慕鑫和小娴儿道:“弟弟妹妹,现在,这增加价值的第一步,你们觉得,该从哪里开始做起呢?”
俩小家伙想了一会,说了几个方向,又都摇了摇头,觉得不太合适:“兄长觉得该从哪里开始?”
侯非鱼也不再打哑谜:
“名字!”
“从名字开始!这东西要有个名字!”
“一个让人听见,就永远都忘不了的名字!
【作者题外话】:作者的话:
文中物价都考证过,基本接近当时真实状况。(蜂蜜价格除外,实在没查到具体价格资料。如有知道的朋友,望告知,感谢。)
鸡蛋确实非常贵。自然产蛋量小,用于流通的量更小。保质期也不长。而且由于解决不了集中养殖导致的“鸡瘟”和其他群发传染病等问题,没有相应的兽药,所以鸡只能散养。
普通民众养不起太多的鸡。侯府东院有一批鸡,用于供应府里产蛋及食用、斗鸡等,前文曾略微表述过这件事情。
贞观年间,玄奘法师介绍引进了印度的蔗糖熬制方法,超级牛人王玄策也将印度的白糖制造技术搞回了中国。唐人李匡乂《资暇集》卷下《李环饧》载,唐大和年间(公元827-835年),白糖仅卖60文一斤,普通百姓也能消费得起。
但蜂蜜"甜味正室"的地位仍然无可取代,皇室及贵族极爱享用。
文中此时普通百姓,仍旧以“饴糖”(淀粉糖)为主。
当时街边的一碗面,大概两三文钱。一盘雪衣豆沙,您觉得定价多少合适呢?哈哈……
记住手机版网址:m.tuishu.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